在高中化学的教育中,经常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:对一未知溶液检验是否有Cl-存在时,用试管取少量原溶液,然后滴加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,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能否就断定该未知溶夜里就有Cl-存在?
在上述问题中,如果只加AgNO3溶液,可能产生的白色沉淀就有三种:AgCl、Ag2CO3、Ag2SO4(灰白色)。其中Ag2CO3在加硝酸后会溶解。那么剩下的问题是,到底Ag2SO4溶不溶于硝酸?如果溶,则出现白色沉淀就可断定有Cl-存在,反之不能!
Ag2SO4是灰白色微溶于水的的,遇光分解生成银单质,单质银因为颗粒很小很小,呈现出黑色,而不是银白色。显黑色而不是银的白色,是因为生成的银粉颗粒很小很小,对于光的吸收较强,会阻止光的反射,从而显得发黑。
Ag2SO4溶不溶于硝酸,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意见:溶—–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成硫酸氢根离子(弱电解质)
不溶—-有人做实验,无论硝酸浓度有多大,都不溶。
高中阶段对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只局限于AgCl(卤化银)和BaSO4。高一课本化学必修1里,对Cl-的检验方法中,也只是:滴加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,检验Cl-。但在2009年,高三教材《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》第三节〈物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〉中,有这样一段话,就是对一未知溶液中离子检验时,“用试管取少量原溶液,然后滴加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,检验是否有Cl-存在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能够确定在原溶液中没有硫酸根离子,可以直接对氯离子进行检验;如果确定在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存在,就必须首先排除干扰,然后再进行检验。”从这个内容上看,硫酸根离子在加了硝酸后还是要排除干扰,就是说,硫酸银在硝酸中没溶解。
由此分析,高中阶段,应该是当Ag2SO4不溶于硝酸!在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存在Cl-存在应该先考虑是否有硫酸根离子。如果能够确定在原溶液中没有硫酸根离子,可以直接对氯离子进行检验;如果确定在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存在,就必须首先排除干扰,然后再进行检验。
暂无评论